时间加载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信息>正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步入新常态

作者:夏邑县食用菌办公室 来源:河南食用菌网浏览:2274次时间:2015-05-05

近年来,河南各地通过认真贯彻全省食用菌发展战略会议和全省经济作物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产业化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科技兴菌,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使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步入新常态,由本世纪初的快速增长转入稳步增长,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成就

2、工厂化、机械化生产稳步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河南省起步较晚,近年来,又恰逢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生产过剩,价格走低。发展虽举步维艰,但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大力招商引资,生产企业注重技术革新和市场开发,短短几年时间稳步发展已达47家,分布在郑州、新乡、洛阳、许昌、周口、开封、济源、安阳、信阳等地,产品主要有白色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海鲜菇、灰树花、双孢蘑菇、褐色蘑菇等。机械化生产近年来发展较快,香菇菌包集中生产和双孢蘑菇培养料集中翻堆生产,机械化生产农户分散管理出菇的模式发展较快,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将菇农从繁重的作坊式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3、菇(耳)类、品种间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各地近年来加大了对菇(耳)类和品种间种植结构的调整,如香菇产区,加大了夏香菇发展,市场一年四季都有鲜香菇上市,白色金针菇产区近年来受工厂化金针菇产品冲击较大,亏损较重,政府引导菇农发展秀珍菇、双孢蘑菇、黄色金针菇,毛木耳产区近年来由于疣疱病危害较重,产量锐减,政府引导菇农发展代料黑木耳。目前,河南省五大主要菇(耳)类按产量高低依次为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黑木耳、毛木耳。香菇有春栽秋冬出菇、秋栽冬春出菇、冬栽夏秋出菇,一年四季都有鲜香菇上市,2013年产量约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35%以上,总体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已连续四年居栽培菇(耳)类之首,其夏香菇发展更快,2014年产量较20095年增长10倍。平菇有低温平菇、中低温平菇、中温平菇、中高温平菇、高温平菇、广温平菇,也可周年生产,2013年产量约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28%,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双孢蘑菇已连续四年成为我省栽培的第三大菇类,产量约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10%以上。黑木耳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产量约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6%,毛木耳产量约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4%,菇(耳)类和各品种间种植结构日趋合理。

4、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各地近年来加大了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研发。在品种方面,西峡、夏邑、汤阴、清丰、辉县、西华等地引进了新的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秀珍菇、黑木耳等菇(耳)类新菌株。在技术方面,灵宝市继大面积推广菇林间作,林下种夏香菇之后,2014年又人工栽培羊肚菌研发成功,辉县市在全市推广菇粮轮作,玉米收获后玉米芯粉碎栽培平菇,平菇栽培结束菌糠就地还田做肥料种玉米,亩产值高达8万多元。洛阳奥吉特公司成功引进荷兰褐色蘑菇发酵新技术,单产提高近一倍,许昌河南世纪香公司研发的液体菌种接种成品率高达99.9%。河南农业大学的双孢蘑菇覆土机理研究成果2014年在京通过专家审定。光伏食用菌大棚新模式已在内黄、兰考等县开建并初具规模。在设备方面,省内的几家设备公司研发出了许多拌料、灭菌、装瓶、装袋、接种、菌袋打孔设备;河南兰考华蕈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出多款适用规模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木屑粉碎机,其中QX系列盘式木屑机采用刀盘削片加片粉碎与风机集料器一体化设计,将木材一次粉碎成木屑,通过风机集料器灌装成包。该款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各地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自动拌料机、自动翻堆机、自动传输机、自动装瓶、装袋机、自动化接种设备、自动控温、控湿、自动调节空气及智能喷水系统、加湿等设备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食用菌生产已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高新型转变。

5、产业化发展明显加快。全省扶持培育了食用菌加工、营销龙头企业200余家,引导菇农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00多个,在主产县都建立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大县参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占种植食用菌农户的80%以上。全省发展专业经纪人队伍万余人,在主产县近年来各类专业化、机械化的食用菌服务组织应运而生,如建棚专业服务组织,拌料、装袋专业服务组织、灭菌专业服务组织,拌料、装袋、灭菌一体化服务组织在主产区到处可见。各类龙头经济组织开发的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欧盟、俄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已成为我国中西部食用菌交易中心,全国香菇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位于郑州和中牟交界地的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菇类交易区经销的菇类品种达20多种,年总经销量达10万吨以上,交易额超过15亿,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6、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产地、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定与认证,加强标准制订、修订。2010年以来我省制订省标有12个、修订国标1个,大力推进标准化园区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出口基地备案,强化农药市场管理和生产环节监管,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开展品牌、名牌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等活动,全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自2010年以来,内销食用菌产品未发现一起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出口食用菌产品未检出一批不合格产品。出口连年上涨,2013年出口创汇7.1亿美无,较2009年出口创汇7.1千万美元增长10倍,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40%2014年仅西峡县出口香菇创汇就达6.2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26.5%,西峡香菇备受日本欢迎,日本市场上的香菇70%出自西峡。食用菌产品已成为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食用菌产业在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一是科技力量薄弱,科研设备欠缺。这些年虽然科研部门进了一些高学历人才,添置了一些设备,但还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级推广部门食用菌方面高学历人才基本未进,县级公办和民办食用菌研究所及大型龙头企业更是缺乏高学历人才,科研设备普遍欠缺。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工厂化生产技术三大领域研究亟待提高。二是缺乏食用菌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及沿海省份,与河南食用菌产量大省不相匹配。三是省、市(主产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力量薄弱、菌种管理不到位,菌种多、乱、杂,同种异名现象严重。

三、发展对策思考

河南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上兼有南北方之长,温暖适中,雨量充沛,植被类型复杂,生态环境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是全国东西南北食用菌种类交汇和过渡地带,发展食用菌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特点。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最好选择。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着力发展食用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一应紧抓机遇,抓住一路一带、国家三大战略为我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难得战略机遇。发展食用菌有助于保障食物安全,改善人类膳食结构;有助于转化农、林、牧废弃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家就近创业;有助于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出口创汇,必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和港台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不断向河南转移,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机遇。

二应突出重点,找准我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必须把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作为切入点。加快转变食用菌生产方式,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抢占科技前沿,才能使产业充满生命力和竞争力;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研发上只有不断有所创新,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作技术支撑,为此应积极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充实省、市科研和推广部门;应加大科技投入,添置一批高端科研设备;组织相关部门科研人员加大对新品种的选育、病虫害防控、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菌糠多次循环利用技术的攻关研究;组织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加大对食用菌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组装、示范与推广。

三应加强领导,强化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新型产业,目前又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想加快产业转型,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协调和服务,兄弟省的经验值得借鉴,应尽快强化省、市两级食用菌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与投入,把食用菌产业列入强农、惠农、富农的支柱产业,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建设生态循环美丽河南的角度,谋划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菌种管理,加强食用菌投入品管理,对食用菌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引导促进河南省食用菌健康快速发展。                           王传福

夏邑县食用菌生产工作意见

2014年,我县的食用菌生产工作在省食用菌协会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按照“规模做大,产品做优,品牌做响,企业做强”的发展思路,以抓好“三个提升”(提升产业化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主线,食用菌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029日至30日,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秘书长谢永信、《食用菌市场》杂志记者明旭影一行来我县考察食用菌产业,对我县利用现代农业项目发展食用菌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一、2014年工作总结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4新建无机玻璃钢复合板食用菌菇房105座,建设钢结构食用菌种植大棚4座,发展猴头菇种植60万袋,各类鲜菇产量稳定在16 万吨,产值超过12亿元,种植户年人均收入达1万余元,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如车站镇王大庄村村民王威,2013年在现代农业项目区承包种植了6棚双孢蘑菇,除去成本纯营利26万元,他15万元购置了一辆小轿车。2014年,他承包种植了10棚双孢蘑菇,现在他的蘑菇已卖了50多万元,又买了一辆轿车。目前,在现代农业项目区,多数菇农都开着小车种蘑菇。

    2、“三个”提升成效显著。一是产业化建设加快提升。全县食用菌购销加工企业发展到66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家,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家,菌种培育、产品加工、包装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二是科技创新水平日益提升。我县起草的《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获得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标准编号为DB41/T9472014。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了我县双孢蘑菇生产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填补了我省双孢蘑菇生产技术标准的空白。夏邑县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引进了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并获得成功。全县以研机构和企业为主的产、学、研体系基本形成,省农科院在夏邑县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三是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巩固了我县“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顺利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复查考核,食用菌生产实现了“种植必备案,监管全覆盖,投入无违禁,生产无违规,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隐患”的目标。双孢菇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全县食用菌生产标准化覆盖率达90%

     3.产业集群变化明显。继续实现了现代农业项目,共投资2372.7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5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701万元,项目单位自筹1121.7万元。建设标准化园区7个,全县种植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园区达10个。其中,车站镇蓝天食用菌园区种植规模达400余座,全省屈指可数。中州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产业化集群试点”。

4、生产方式有较大转变。由以往庄前村后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目前,全县已建立规模化香菇生产基地2个,双孢蘑菇生产基地12个。同时,培养基配方由稻草、牛粪向多种配方转变,麦秸、废菌渣生产双孢蘑菇建堆、翻料由全靠人力向机械化转变,菇农采菇由采大菇向标准菇转变,由单纯追求产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

     5.生态效益明显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使我县小麦和玉米秸秆、果树修剪枝条、玉米芯、棉籽壳、畜禽粪便等得到充分利用,改变了农村“粪便乱堆、秸秆乱垛”脏乱差现象。据统计,全县年转化农作物秸秆达27万吨,转化畜禽粪便21万吨,转化金针菇、草菇等废料10万余吨,促进了城乡环境的改善,为建设“美丽乡村”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2015年工作重点  

    1.规划建设夏邑县现代农业食用菌千亩园区。以现代农业项目以支撑,以夏邑县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龙头,规划新建食用菌科研中心1所,食用菌交易1处,工厂化猴头菇种植培育基地1个,草菇、双孢菇种植基地2个,香菇和猴头菇种植基地1个,新硬化道路4条、拓宽道路1条以及必要的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园区总规划面积1000亩,建设期限3年,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亮点。目前,园区的布局规划已通过认定。

    2.继续巩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继续推广我县编制的《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强化质量监管,提高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出口食用菌产品安全达标。

   3.继续保持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全省先进位次。做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工作,扶持食用菌标准化园区建设,新建食用菌标准菇房100座。在引进猴头菇种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香菇生产规模,新发展香菇160万袋。

   4.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以夏邑县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为依托,建设夏邑县食用菌技术研发中心,申报夏邑县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申报夏邑县鑫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个,培育名牌产品1个。